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世界法学家高端论坛主旨报告综述

发布日期:2022-05-17    作者:     点击:

5月16日下午,在喜迎中国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学校隆重举办首届“世界法学家高端论坛”,主题为“数字时代法学教育变革”。论坛邀请了来自美国耶鲁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亚非法律协商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机构的26位中外法学专家做主旨报告,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在开幕致辞中认为,在教育领域特别是法学教育领域,数字技术在极大丰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法大邀请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法学家齐聚一堂,通过网络直播方式举办首届世界法学家高端论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世界各国法学家增进彼此了解,分享真知灼见,推动交流合作的重要契机,将进一步推进法学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中国法学教育和研究的重要机构,法学理论和法治思想探索者,将携手世界合作伙伴,加强交流合作,创新法学教育理念,为中国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为世界法治文明做出贡献。此次论坛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数字时代法学教育变革,是世界法学教育界携手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有益尝试。

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高之国教授在报告中阐述了数字时代法学教育变革及其对司法的影响。他认为,数字技术解决了疫情下法学教育所面临的困难,也推动着未来的法学教育以及司法工作的发展变化。数字技术不仅成为一种新且高效的法学教育方式,而且在司法实践中也迅速得到应用,并将进一步发展。

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中心主任葛维宝教授(Paul Gewirtz)在报告中指出,数字时代下的法学教育需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变革:关注除法律问题外的政策性问题、设置更多跨学科课程、培养更广阔国际视野。法学教育应对症下药:注重政策问题的教育、注重跨学科互动,使法科学生在国际社会发挥更大作用。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法学院院长霍杜教授(Yenkong Ngangjoh Hodu)辩证地看待数字革命对法学教育的影响:一方面提高了我们创造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让法学院能更好地提供法学教育,并促进教学法的改进;另一方也挑战了传统法学教育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数字教育成本。他认为应尝试让更多人熟悉或习惯使用新技术手段。

德国汉堡大学法学院院长雷普根教授(Tilman Repgen)从法学教育的目的谈起:法学教育是为司法培养人才,保证他们在程序合法基础上做出理性、正义、公正、平等的裁判。应从不同层次考虑数字化给法学教育带来的挑战:一是考虑数字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优劣,二是充分认识到法律判定越来越被算法所摆布的现象及类似问题争议。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法学院院长戈里申科夫教授(Alexander K. Golichenkov)分享了该院开展的典型案例:数字时代教育发展的项目教学法。学院实施了32个重点项目,开设了40个采用项目教学法的科教中心,为所有教学科研项目提供数字教育环境,以实现数字、创新教育实践在内的法学领域现代实践一体化。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教授表示,当前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科技革命正在重塑中国乃至全球的法学教育新格局。西南政法大学正以数字技术、数字资源和数字应用为三个抓手,积极回应数字时代法学教育变革的时代之问,高质量推动法学教育供给侧改革。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学院院长林奇教授(Andrew Lynch)指出了数字化教学相比于线下教学模式的劣势:无法使学生的沟通技能、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及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足有效的锻炼,但其灵活性、便捷性、及其在法律职业界和司法系统中的普适性也不可忽视。他认为我们应抱持深思熟虑、提早规划和适当使用的态度。

巴巴多斯西印度大学凯夫希尔分校法学院院长文托斯教授(Eddy Ventose)关注到法律职业数字化程度逐步提高,许多法院正在转向电子诉讼,使用在线平台来提起和管理诉讼。他强调,一方面,法律专业学生需要学习这些技能,以便在未来的数字化法律职业中生存;另一方面,法学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字教学经验,更好地帮助学生应对数字时代法律职业的必然挑战。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顾问、荣誉总顾问桑德斯先生(Gerard Sanders)肯定了数字技术在提高法律知识、技术和行为方面发挥的核心作用。法律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有助于解决根深蒂固的不平等,提高劳动力素质,改良社会,提升公民价值,推动法治建设进程。我们尤其不能忽视法学教育中职业伦理或者价值观的教育,这是超越技术变革和创新的法学家教育的核心。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秘书长乔宾-布雷特女士(Anna Joubin-Bret)介绍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对数字经济的法律规制及数字贸易法作出的根本性贡献,包括确认了电子交易法的基本原则;在推动数字贸易中的数据交易、数字经济中的纠纷解决、无纸贸易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开发了多种工具,希望这些工具可以为学校学术研究和培养数字时代数字法律中的实践者作出重要贡献。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教授分享了学校五年来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5.3”重要讲话精神、在数字时代抓好法治人才培养的两方面具体举措:探索通过强化师资队伍、优化课程建设推进人才德育;通过改进互联网教学和管理场景、建设交叉学科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法律史与法理论研究所所长杜斐教授(Thomas Duve)以“数字时代的法律学术研究”为题作报告。他认为数字化处理意味着数据从模拟格式转变为数字格式,而数字化过程则意味着通过使用数字技术改善这一流程。这既为法律学术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也带来了风险。因此加强沟通、建立法律学者的跨国社群,为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教育基础设施尤为必要。

葡萄牙天主教大学全球法学院院长马杜罗教授(Miguel Poiares Maduro)指出,全球化和技术发展是影响法学教育的两个关键因素,为应对全球化和数字转型进程带来的新挑战、新问题,法学院更应打造跨国性,建立具有国际性、全球性的教师团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授法律。

英国牛津大学法学院教授张美露(Ruth Chang)认为在既有的以美国为代表的基石型法学教育和以英国为代表的知识探究型法学教育之外,世界仍需要第三种法学教育模式,即在某种程度上融合了前两者的新型“思想家+活动家”(think-tivist)法学教育模式。这需要法学院系对法律作出更有哲学意味的思考。

韩国高丽大学法学院院长郑承焕教授(Jung Seung Hwan)以第四次产业革命对法学教育的挑战为题作报告。面对智能信息社会的挑战,传统以基本法为主的法学必须转变为能够解决问题的综合法学,并追求各法之间的融合研究与教育。此外,还要建设信息通信技术科学和工程学与法学相融合的学科共同研究与教育的体系。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未来智能信息社会反而更需要以人为本的法学以及法学教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姚莉教授讲述了数字时代法学教育的传承与超越。她认为,法学教育如何在数字时代推动科技在法治轨道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法治人才培养领域的重大课题。这一过程需要我们将传统法学理论知识以崭新的方式传承下去,依托新技术赋能法治运行效率,助力法治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超越传统法治研究内容,聚焦网络犯罪、算法侵权、大数据杀熟等技术引发的新问题,推动数字领域的良法善治。

阿根廷众议院副议长希奥哈先生(José Luis Gioja)认为缩小富裕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是我们今天面临的巨大挑战,通过各种平台进行电子商务活动、通过各种社交网络进行信息通信可以逐渐缩小这种差距。如何进行数据保护也是各国都面临的巨大挑战。教育必须充分运用所有可用技术,提高全世界各个阶段的培训水平。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法学院教授列夫布赫教授(Guy Lefebvre)介绍了由蒙特利尔大学法学院与大学间国际项目的成员所共同采取的一项创新项目:“法者无疆(Law Without Walls)”。通过参与这一项目,学生们将识别并创造性地解决法律问题,在集思广益、共商共建中,培养在全球法律环境中蓬勃发展所需的技能。

亚非法律协商组织秘书长皮尼特普瓦多先生(Kamalinne Pinitpuvadol)指出,在过去多年间,国际上的法学教育已完成了关键的良性数字化转型。尽管数字化技术转型带来了一系列独特挑战,但法学教育的未来越来越取决于我们利用知识传播数字化渠道之潜力的能力。因此,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好处,进一步在崭露头角的国际律师间传播法律知识,并注意在法律和技术结合时经常出现的伦理问题。此外,应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知识和技术的转让,从而使数字法学教育能够惠及世界各国法科学子。

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院院长箱井崇史教授(Hakoi Takashi)介绍了早稻田大学法学院开设的“尖端科学技术与法律”新课程,及成立的“尖端技术与法律伦理研究所”,该院通过开设本科教学课程、培养专业研究人员的方式应对科技发展为法学教育带来的新挑战。

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健教授认为我国高度重视数字技术的发展,高度重视法治在发展数字技术过程中的保障作用。我国的法学院校已在学科建制、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学术研究等方面积极尝试在网络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法律之间进行交叉融合,但在如何将数字技术的应用成果引入法学院校方面还面临许多新挑战,需要共同探讨。

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院长切斯特曼教授(Simon Chesterman)阐述了数字技术对传统法学教育的双重影响:既带来挑战,也为用技术增强的教育模式取代传统教育模式提供了无限可能。我们在充分享受数字技术为现代教育模式带来红利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该技术可能会让教育机构、教师以及学生变得被动的教学问题。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法学院院长马修教授(Penelope Mathew)认为,受疫情影响下的传统法学教学方式面临严重挑战,但这也推动了诸如主动学习、翻转课堂及混合学习等需要同时使用线上、线下方式授课的教学观念的发展革新,促进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高校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作出诸多有益尝试。

秘鲁天主教大学法学院张教授(Elvira Méndez Chang)以“在线学习的国际化”为题作报告。他指出,法学院当前面临的挑战是为在当地工作并放眼全球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教育。因此,数字化学习环境不仅仅意味着更自由、便利地获取在线资源、使用在线平台,也意味着让我们的数字化课堂成为不同国家、文化、语言和法律传统的人们的交汇点。在此背景下,他介绍了在线国际教学(COIL)平台的建立及其意义。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学院教授卡斯特拉林(Emanuel Castellarin)认为,数字时代挑战着社会的基础,法学教育也不例外。数字时代给法学教育带来了更多可利用资源,也带来了远程学习的挑战。在数字时代,我们应该更多关注法学教育的质量,教会学生如何“像法律人一样思考”。

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法学院斯奇巴尼教授(Sandro Schipani)以罗马法为例引入论题。罗马法体系经过罗马法文献的多语种翻译与对罗马法原始文献的重读得以蓬勃发展。数字化时代,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罗马法原始文献的多语种翻译与数据平台传播值得探讨。受到罗马法体系滋养的法学家,应当通过各种方式来促进共同法的发展,并爱护和培养那些深深扎根于共同法研究的法学家们。

论坛于当日19:55闭幕。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对论坛嘉宾的精彩发言做出了高度评价,并期待下一届论坛能够在线下举行,邀请法学家们到法大校园交流、互鉴,共同推动法学教育和法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