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上午,联合国六大主要机构之一的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院长龙尼·亚伯拉罕(Ronny Abraham)阁下率团访问我校学院路校区,与校长黄进、副校长马怀德及各学院领导亲切会见,并发表主题演讲。代表团成员还包括:国际法院小和田恒(HisashiOwada)法官、薛捍勤法官、朱莉娅·塞布廷德(Julia Sebutinde)法官、达尔维尔·班达里(Dalveer Bhandari)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孙劲等陪同访问。
黄进首先代表学校热烈欢迎亚伯拉罕一行来访和演讲,他说国际法院5位大法官同时到访法大是我校的荣幸。他回忆了自己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在位于国际法院所在地的和平宫内的海牙国际法学院(The Hague 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Law)访问学习的愉快经历,当时荣幸地拜访了国际法院中国籍法官倪征?先生并参观了国际法院。他表示能邀请国际法院的法官来我校讲座是自己最大的愿望 之一,今天是国际法院法官首次莅临法大,必将载入校史。黄进还介绍了法大建校历史、师生规模、学科设置等,特别是在国际法领域目前拥有48名教师,涵盖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海商法等分支学科。
亚伯拉罕表示非常高兴来到法大,这也是他个人首次到访中国高校。他说,对于国际法院来说,与全世界建立联系非常重要,特别是与中国,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机会与中国学生交流互动。他还详细回答了马怀德提出的国内法和国际法在行政法方面的互动和相互影响的问题。薛捍勤及塞布廷德就黄进关心的国际法院实习项目作补充回答,并鼓励法大学生夯实专业知识、加强英语与法语能力,申请到国际法院实习。
第一排从左往右:校长黄进、国际法院院长亚伯拉罕、小和田恒法官;
第二排从左往右:薛捍勤法官、塞布廷德法官、班达里法官
会见后,亚伯拉罕在科研楼学术报告厅发表题为“国际法院职能概览”的演讲,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担任主持,其他四位法官也畅所欲言,对亚伯拉罕的演讲进行了点评,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答。来自我校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法律硕士学院、中欧法学院、比较法学研究院及校外师生代表约400人聆听了讲座。
陪同出席会见的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合作局国际处处长周玲玲,法大研究生院院长李曙光、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法律硕士学院院长费安玲、比较法学研究院院长高祥、法学院副院长许身健、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赵旭东、国际法学院副院长李居迁、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汪海燕、国际法学院教授马呈元、国际法学院教授高健军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许兰等。
相关链接:
“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又称为“世界法庭”,是联合国六大主要机构之一和最主要的司法机关。国际法院是处理主权国家之间法律争端的司法裁判机构,不受理任何非国家的组织、团体和个人提交的案件。“国际法院”根据《国际法院规约》于1946年2月成立,设在在荷兰海牙,亦称“海牙国际法庭”。
“国际法院”由15名法官组成。法官候选人需要在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分别获得绝对多数赞成票才能当选,每届任期9年,每3年改选1/3,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全体法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推举院长,院长每届任期3年。考虑到地区均衡,15名法官必须全部来自不同的国家,代表世界各大文化与各主要法系。